a

a

2015年10月3日 星期六

 論潘源良〈遙遠的她〉的浪漫色彩

歌詞:潘源良

讓晚風輕輕吹送了落霞
我已習慣每個傍晚去想她
在遠方的她此刻可知道
這段情在我心始終記掛

在這半山
那天我知我知快將要別離沒說話
望向她 卻聽到她說
不要相約 縱使分隔
相愛不會害怕
遙遙萬里 心聲有否偏差
正是讓這愛 試出真與假
遙遠的她 彷彿借風聲跟我話
熱情若無變 那管它滄桑變化

但這天收到她爸爸的一封信
信裡面說血癌已帶走她
但覺得空虛的心彷彿已僵化
過去事像炮彈心中爆炸
在這半山
這天我悲痛悲痛不已在胡亂說話
夜雨中 似聽到她說
不要相約 縱使分隔
相愛不會害怕
人無覓處 心聲有否偏差
正是讓這愛 試出真與假
遙遠的她 彷彿借風聲跟我話
熱情若無變 那管它滄桑變化

遙遠的她 不可以再歸家
我在夢裡卻始終祇有她
遙遠的她 可知我心中的說話
熱情並無變 那管它滄桑變化

作者:陳俊軒

          潘源良(Poon Yuen Leung,1959年11月8日-)是香港著名的填詞人,有「浪子詞人」之稱。他自1980年代開始其填詞生涯,曾爲林子祥、譚詠麟等著名歌星填詞。潘源良擅於將自然情感細膩地流露於歌詞當中,他不但擅寫情歌,例如張學友〈遙遠的他〉等著名歌曲,還寫了許多很寫實、很有社會觸覺及思考人性的歌詞。


          〈遙遠的她〉原曲是日本著名音樂人谷村新司的《浪漫鐵道》,發行於1985年6月,同年經過潘源良重新填詞後,由張學友主唱,收錄於唱片《遙遠的她AMOUR》中,由寶麗金唱片公司首度於1985年12月24日發行。

          〈遙遠的她〉是關於一對情侶的愛情故事,故事裡敘述的兩人都是總保持著一定的距離,首先是雙方分隔兩地的相戀,再變成了陰陽的永遠相隔,由此抒發男方對另一半的無限追憶與思念。

          本文嘗試論及潘源良〈遙遠的她〉的浪漫色彩,全文主要分為兩大部分,就是「生」和「死」,當中可見其故事的感人地方及詞人的浪漫思維色彩,以下將作詳析:

          在詞的第一部分,是在愛人還在世上但始終分隔兩地的環境。在詞中的開首,「讓晚風輕輕吹送了落霞 我已習慣每個傍晚去想她 在遠方的她此刻可知道 這段情在我心始終記掛」,詞人首先以景抒情,「晚風輕輕吹送了落霞」中的「晚風」就是男方自己,「落霞」就是女方,「輕輕吹送了」亦象徵著溫柔,即男方用了他的溫柔,沒有半點勉強挽留,來告別了愛人方的離去。詞人在此用「晚風」比喻為自己,「落霞」比喻為愛人,是因為「落霞」是真的會消失,只有過了某特定時間,它就不會在,但是,「晚風」儘管吹送了「落霞」,走的就只有「落霞」,而晚風,就只會在原地停留著,繼續存在,不會消失,故只好「每個傍晚去想她」,主動去思念的是「我」,即晚風。故我們可見詞人的浪漫愛情思維,以「晚風」及「落霞」來說明故事裡的男方對與愛人方分隔的現實是依依不捨,帶有無限懷念之細膩感情,而又因為分隔的原故,道出幾句浪漫感人的偉大愛情說話:「在遠方的她此刻可知道 這段情在我心始終記掛」男方不論雙方是否都思念著彼此,都會作主動的一方。

          接著,幾句「在這半山 那天我知我知快將要別離沒說話 望向她 卻聽到她說 不要相約縱使分隔 相愛不會害怕」,詞人描述雙方將要別離時候的情境,男方的不捨沒有開聲說出,怕自己說的話會影響女方的心情,所以用「沉默」來表示不捨之情,而愛人道出的兩句「不要相約縱使分隔 相愛不會害怕」,詞人用相愛不會受地域限制的說話,表達出偉大至愛的感情就是心與心的連結,可見詞人的浪漫作詞色彩。

          詞人再寫上「遙遙萬里 心聲有否偏差 正是讓這愛 試出真與假 遙遠的她 彷彿借風聲跟我話 熱情若無變 那管它滄桑變化」表達出男方對愛人超越正常的思念感情,「遙遙萬里」是指地理上的受限,但原來,地理上的限制,對於兩人的愛情來說,是「正是讓這愛 試出真與假」,詞人更利用了男方的心理描寫,男方對愛人的懷念超越常理與一切,「彷彿借風聲跟我話」,風聲就變成了女方傳遞愛意的訊號,證明雙方的愛,是經得起「滄桑變化」,可見在詞人的筆下有很浪漫的畫面感。

          可是,到了詞的第二部分,兩人的愛情由地域的一時分隔就變成了陰陽間的永遠分開。「但這天收到她爸爸的一封信 信裡面說血癌已帶走她 但覺得空虛的心彷彿已僵化
過去事像炮彈心中爆炸」說明了愛人離世消息對男方心靈及心理上的震撼力。

          然後,詞人再寫上「在這半山 這天我悲痛悲痛不已在胡亂說話 夜雨中 似聽到她說
不要相約 縱使分隔 相愛不會害怕」因為這裡的部分「死」是與上文「生」的對比,故詞人利用巧妙的對比手法來表達這種愛情淒美之情。同樣是「在這半山」,不同的是現在只有男方一人活著,從之前的「望向她 卻聽到她說」已變成了「夜雨中 似聽到她說」,詞人巧妙地運用了「望向他」與「夜雨中」及「聽到」與「似聽到」來表達男方心理上的壓抑與心痛之感,再沒有「實質」的她存在,只有憑空想、幻想來表達對愛人的思念與追憶。

          最後,詞人為這兩人的愛情故事作了最後的呼喊:「遙遠的她 不可以再歸家 我在夢裡卻始終祇有她 遙遠的她 可知我心中的說話 熱情並無變 那管它滄桑變化」,愛人「不可以再歸家」,這個「家」,是遠指的是愛情深海底裡的「家」,亦即男方的心,這是男方唯一可以不以沉默方式來表達他對愛人的熱烈感覺,而兩人之間的偉大愛情,儘管是陰陽相別,也別不了他們相愛相戀的心,這必然是男方的精神寄託,可見從詞人筆下總透視著其滿浪漫色彩的思維。

          總括來說,潘源良〈遙遠的她〉無論是故事構思、情節鋪排甚或用字上,都滿有浪漫色彩思維,故他有「浪子詞人」之稱,絕非浪得虛名。



參考資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_eLpOELsj0

http://blog.chinaunix.net/uid-20375883-id-1959728.html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1%A5%E8%BF%9C%E7%9A%84%E5%A5%B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